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 鸿鹄之志怎么读
1、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词。
鸿鹄:鸿是指大雁,鹄则是天鹅。鸿鹄是古人对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
鸿鹄之志:常用于比喻志向远大。出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初中课文《史记·陈涉世家》中“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那燕子、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莘莘:数量众多的样子。出处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国语》、《左传》、《庄子》等历史文学著作。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语。
2、
据传,这也不是林校长第一次读错字了,他还有读出过乳臭(chou)未干和谆谆(dundun)教诲等的光辉事迹。
那么这个林建华校长是何许人也?
3、
简单来说,林建华是优秀的化学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是个非常厉害的人。
在错字事件发生后,林校长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态度诚恳的致歉信
↓
4、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5、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买账。
从北大校长念错字的背后,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6、
因为,当北大校长因念错字诚恳道歉的时候,是否宣告着我们的国语已经奄奄一息了?
7、
是啊,这世间,春秋又转,转了足足五千载。
8、
到了近代,戊戌维新运动之中创建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大前身,扛起了中华文化碰撞交融、延续革新的重任。
而提到近代的北大,很难不想起蔡元培先生。
作为赋予了北大「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精神内涵的人,蔡元培可谓是相当硬核了。
9、出生于清政府时代的蔡元培,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开创新式教育模式。
这里不去赘述蔡元培先生教育改革的丰功伟绩和改造北大的卓越贡献,我们只看看先生关于汉语文学教育的思想。
10、
第一,
针对科举时代“学文为中举”的流弊,提出「读书为应用」的主张。
蔡元培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用,是为了“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以适应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放眼如今,语文学科在学校无疑是最尴尬的了。一方面考试不拉分,另一方面因为是母语往往学生学习时紧张感下降,于是语文课成为了学校里最“休闲”的课程,学生在其他课上不敢搞的小动作统统都搬到语文课上去了,不得不敬佩每个语文老师都有着一颗强大而温柔的内心。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倡,语言本身就是工具学科,国语其实和英语日语法语小语种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读写交流,是文化延续的载体,我们对待语文的态度是否太过轻浮?我们有时甚至不如科举时代的“学文为中举”,而是“混着学文为应试”了。
国语为应用,宜多敬畏。
11、
第二,
蔡元培主张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他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已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能够引起美感,激发审美情趣。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又没有丢失自己的底蕴内涵。一篇优秀的文章可以将人带入情境,一段优美的朗诵可以让人心驰神往。
所以,对一段文,一句话,一个词,切忌机械地去看待,而应像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把美感与内涵去品读出来。因为我们的文字不是字母,每个文字、每个词语就如一个个千年的老者,你不去和他们促膝长谈,又怎会知道他们丰富多彩的故事。
国语为美学,宜深品鉴。
12、
世间再无蔡元培,但传薪火者,可以不息。
13、因为流淌在体内的血液告诉我们,这是世上唯一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的语言。
14、这是国之傲气,永不可丢。
15、
放缓
16、一个简简单单、慢慢悠悠的讲思考、谈憧憬的公众号。
17、坊间文术今已末,世人空念蔡元培